关于永兴花鼓戏调查情况的汇报

-- —2007年2月9日在永兴县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

文章来源:永兴县人大 作者:永兴县人大 发布时间:2007年09月20日 点击数:3,701 字号:

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  黄景湖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主任会议的安排,在常委会副主任罗小平同志的带领下,我委于20061217-18日,走访了县文化局、县花鼓戏剧团、桂阳县有关单位,就永兴花鼓戏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汇报如下,请予审议。

一、永兴花鼓戏起源及特点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地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分为长沙花鼓戏、衡阳花鼓戏和邵阳花鼓戏等派别。永兴花鼓戏作为衡阳花鼓戏的分支,起源于清乾隆至嘉庆年间(1736-1796)的“对子调”、“花灯”(民间俗称花鼓灯)和民间歌舞,至今已有270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永兴县在民间“半班”的基础上,多次组建民间职业剧团。195710月,永兴县委、县政府根据花鼓戏在群众中的深厚基础,将花鼓戏定为地方专业戏剧种,并组建了永兴县花鼓戏剧团。

永兴花鼓戏剧目丰富多彩,曲目与声腔脍炙人口,其音乐风格以“灯调”、“对子调”为基础,揉进本地民歌(小调与山歌)。其唱腔音乐和伴奏独具郴州乡土气息,行腔咬字和道白用湘南语系“郴州官话”,腔调为人物唱腔的“首调唱名法”行腔。曲调()多达300余首,形成了独具永兴流派的花鼓戏剧种。

二、永兴花鼓戏的现状

永兴花鼓戏经过几代的努力,从建团至今,培育了大批优秀专业人才,国家二级演员6(在全市县级剧团中只有永兴有国家二级演员),其表演成果享誉国内,多次获省级、国家级大奖。特别是2005年第八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会演中,由县花鼓戏团排演的《乡里大亨》荣获金奖,得到了中宣部、文化部的高度评价。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多样化,永兴花鼓戏面临严峻的形势。〖HTW〗一是〖HTF〗群众基础日益薄弱。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花鼓戏处于被人遗忘的境地。现在的年青人爱好花鼓戏的越来越少,花鼓戏在城市的演出市场已经萎缩、丧失,只剩下交通闭塞、文化相对不发达的偏远的农村地区这块有限的阵地。二是剧团经费紧张。剧团在编在职人员42人,离退休人员10人,5个抚恤对象,每年需发工资60万元。而县财政每年只有22万元的拨款,剧团发展经费和演职人员的工资,只有靠送戏下乡或为乡下各种红白喜事的演出收入来弥补,剧团正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三是演员青黄不接。由于花鼓戏艺术特殊性,现在的年轻人大都不愿从事花鼓戏剧表演,现在团里以中老年演员居多,人才正面临断档。

三、调查意见

永兴花鼓戏是我省地方大戏剧种之一,也是湘南衡州永兴流派的代表,湖南传统文化的灿烂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价值,曾经为我县三个文明建设和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永兴花鼓戏现在面临严峻的形势,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为保护地方文化,弘扬传统艺术,我们认为,应该将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县人民政府要增加对县花鼓戏剧种保护经费的投入,力争在五年内达到湘政办发〔200527号文件规定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全部要求。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更多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