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
永兴县人大:以“三个结合”助推教育发展
执法检查与专题调研相结合,找准教育症结
从4月起,该县人大常委会用时3个多月,走访了15个乡镇、100余所学校和13个相关单位,扎实开展了《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掌握了全县教育发展现状的第一手资料,查摆出了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师资、生源、办学条件、内部管理、校园安全以及县城区义务教育大班额等问题,认清了“农村弱、城区挤”的全县教育发展基本概况。至此,该县人大常委会更加坚定地意识到,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依法保证山区孩子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县人大常委会应该有所作为。
8月份,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晓云组织部分驻永省、市和县人大代表,再次到县教育局和部分农村学校进行专题调研。面对农村学校留不住青年教师,每年上报特岗教师用人计划,实际报考村小特别是边远山区村小的寥寥无几;吸引不了学生,附近的学生家长宁可花钱在县城区或乡镇中心校附近租房,由年迈的父母随往陪读,也要想方设法把孩子往县城区或乡镇中心校挤的现象,陈晓云同志提出,农村教育必须加快发展,这是提高永兴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的关键,也是化解“城区挤”的根本出路。特别是听到个别乡镇中心校校长介绍,学校留守儿童占7成以上,租房由隔代陪读的占4成以上,因难以形成家校互动,大部分孩子们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提高极为不利。调研组一行更加忧心忡忡,他们认为,如何做强农村教育,让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拥有一个相对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是他们今年依法对教育监督的最终落脚点。
会议审议与专题询问相结合,提出解决办法
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结束后,该县人大再次召开常委会议,听取和审议该县人民政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贯彻实施情况报告和县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并对该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询问。面对各位委员的提问,该县政府分管教育的领导和教育局长分别道出了他们所面临的困境。
为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他们最先计划撤并一批生源覆盖面小、办学效益低的村小和教学点,整合升级农村教育资源。但不久后国家教育部出台了严禁随意撤并学校的规定,此计划搁浅。随后,他们又采取了新的措施,发动各乡镇设立专项教育基金,启动村小修缮工程,快速升级了村小办学条件,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县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群众追求优质教育的愿望不断增强,村小师资、生源仍难以保证。
对此,大部分与会委员认为,改造或简单的撤并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没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对大量出现的留守儿童,两个方案都未能予以考虑。最后,陈晓云同志根据自己在调研中的所见所闻,综合与会人员意见,提出了“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方案。此方案一提出,立即得到所有与会人员的一致赞同,大家认为,在各乡镇兴建可为小学生提供优质寄宿条件的学校,既可以降低农民家庭的教育成本,又可以让农村留守儿童拥有一个集体生活、成长的环境,让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和心理疏导。此外,通过兴办寄宿制学校,让各乡镇的教育资源自觉集中,让一些偏僻山区学校自动消失,可实现国家政策规定与县情的高度统一。
代表视察与跟踪督办相结合,加快推进步伐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该县教育部门迅速制定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方案,并在4个乡镇进行试点,计划到2015年,实现每个乡镇都有一所小学生寄宿学校的目标。并提出“所有寄宿制学校均严格按省级标准进行建设,为留守儿童提供温馨舒适的寄宿条件”。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